天天关注:聚焦深圳文博会: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_天天播报
【聚焦深圳文博会】
文化产业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。“全国文化企业30强”连续发布十四年来,一批批深耕文化领域、紧跟时代步伐的文化企业脱颖而出,清晰呈现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脉络。
【资料图】
在第十九届文博会期间,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将联合发布第十五届“全国文化企业30强”名单。作为我国文化企业“第一梯队”代表,“30强”企业在出版、影视、演艺、传媒等细分领域精耕细作、改革创新,一次次取得新突破、新成绩,不断开创新篇章,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。
“第一梯队”彰显实力与担当
十四年的发展、十四年的见证,在文化强国战略的推动下,一批批文化企业踔厉奋发、锐意进取,坚持改革创新发展,勇于承担社会责任,用心创作文化精品,不断取得喜人成绩。
从数据来看,“30强”企业2019年度合计主营收入4346亿元、净资产5519亿元、净利润503亿元;2020年度合计主营收入5203亿元、净资产6992亿元、净利润394亿元;2021年度合计主营业务收入5288亿元,净资产7170亿元,净利润466亿元。在新冠疫情和内外部复杂环境的严峻考验下,他们坚忍不拔、不辱使命,为全国文化企业发展做出了示范、增强了信心。
在这些文化企业中,中国出版集团等企业已连续十四年上榜。“常驻榜单”的背后,是多年的苦练内功、坚持不懈。企业通过持续巩固主业优势,规模不断扩大,市场竞争力稳定增强,始终强势领跑文化产业一线。
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,成为进入“30强”企业行列的重要考量标准。这些骨干文化企业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,也彰显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担当——创作大批传递正能量的优秀文艺作品,引领树立正确价值观;开展助农行动、志愿活动等,提升社会效益;积极捐赠抗疫物资,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……
改革创新引领发展新航向
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,考验着文化企业的创新求变能力。十四年来,信息技术快速发展,文化市场消费需求发生变化,催生出更多新业态、新模式,新兴文化业态异军突起,文化产业新生力量不断涌现。动漫游戏、数字科技、新媒体等领域文化企业进入大众视野,传统行业企业在做大做强主业的同时,加快探索变革创新路径,布局数字阅读、网络视听、媒体融合等新方向。
出版行业抢抓新技术迭代、数字经济机遇,推出多媒体读物,开发大数据资源,大力推动融合发展,从单一的传统纸质出版走向全媒体新赛道。
在广播电视领域,5G技术带来新契机,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重塑了传媒生态格局。广电企业纷纷加快推动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,形成以传媒产业为核心的多元化经营体系。
这些“30强”文化企业,也是践行文化体制改革的“排头兵”。从转企改制,到破除壁垒、重组整合,再到建设完善现代企业制度,资本运营能力显著提升,市场活力和竞争力持续释放。
谋创新、促改革,文化企业从未停下脚步。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按照鼓励先进、支持创新等原则,还连续发布了“30强”提名企业。他们通过自身的探索、实践,让一项项改革举措结出硕果。
“全国文化企业30强”发布十四年来,已成为文化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,成为行业发展“风向标”,这些骨干文化企业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,引领着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航向。
产业发展亮点精彩呈现
十四年风雨兼程,一次次攻坚克难,一次次破茧成蝶。6月7日,第十五届“全国文化企业30强”将向社会发布,文化产业最新发展成果也即将亮相。
2022年,党的二十大召开,提出了“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”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,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”“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”等要求,为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。2022年,更多文化企业成长起来,面对风险挑战,他们勇立潮头、不惧困难,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。
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趋势更加凸显,文化消费新场景不断解锁,文化新业态层出不穷。今年一季度,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0961亿元,同比增长11.1%。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38.0%。其中,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,互联网搜索服务,数字出版,其他文化艺术业,多媒体、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,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6个行业小类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32.4%、19.4%、17.1%、15.5%、13.5%和12.8%。
“30强”企业坚持创作多样化、高品质的文化精品力作,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,生动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,为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了重要力量。
2022年,《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》印发,对以文化产业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出要求。入选的“30强”企业中,越来越多企业下沉到乡村,挖掘整合乡村文化资源,以文化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。在去年12月的第十八届深圳文博会上,首次设置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区,充分展示各地经验成果。
展望未来,信心无限。目前,文化消费市场加快回暖复苏,焕发出新的活力。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,骨干文化企业积极布局、再度出发,承载着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,继续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。
(本报记者 鲁元珍 严圣禾)
关键词:
-
天天关注:聚焦深圳文博会: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_天天播报
2023-06-07 -
每日动态!小摩增持微盟集团(02013)约1152.49万股 每股作价约3.84港元
2023-06-07 -
每日头条!目标3年1000家店!源氏木语亮相深圳展,实木新零售如何制胜?
2023-06-07 -
华富基金黄星霖:迎接数字经济时代,重视数据价值-环球消息
2023-06-07 -
中天精装06月07日主力资金大幅流出
2023-06-07 -
“地球褶皱”里的山海情 最新
2023-06-07 -
实在太卷了!A级插混SUV继续上新,新款宋PLUS DM-i等_天天报道
2023-06-07 -
世界新动态:一个没有财富效应的股市,一定不是一个健康的股市
2023-06-07 -
关于三观的文案
2023-06-07 -
华发股份(600325)6月7日主力资金净买入449.71万元
2023-06-07 -
【环球速看料】金地集团董秘回复: 项目情况列表是主要的开发投资销售项目
2023-06-07 -
动物园一黑熊骨瘦如柴? 园方回应:夏天掉毛显瘦
2023-06-07 -
寡助之至的下一句_寡助之至的之翻译
2023-06-07 -
天天讯息:未来电器:我司期冀在今后的战略发展中能与华为达成合作共识 成为合作伙伴
2023-06-07 -
经合组织上调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至2.7%
2023-06-07 -
推动实现“家门口的幸福”!苏州相城黄桥街道聚力党建便民服务
2023-06-07 -
寒锐钴业:2022年度权益分派10派1.5元 全球播报
2023-06-07 -
世界快资讯丨视频 | 粗心考生考前遗失身份证 警方考前完成应急赶制
2023-06-07 -
OpenAI网站突破10亿月活,跻身全球流量20强网站
2023-06-07 -
金玉堂:6.7黄金持续震荡还看今晚能否突破,晚间短线交易分析 天天观天下
2023-06-07 -
看到走出高考考场的孩子 家长们露出了幸福“表情包”
2023-06-07 -
每日聚焦:华海药业(600521)6月7日主力资金净卖出996.69万元
2023-06-07 -
视讯!在支付宝里办理电子结婚证的教程分享
2023-06-07 -
多家大行6月8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3年期、5年期定存挂牌利率下降15个基点
2023-06-07 -
环球关注:信濠光电:公司一直致力于与消费电子行业的主流品牌厂商保持密切合作
2023-06-07 -
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在沪举办 OpenAI、英伟达等与会
2023-06-07 -
长江通信(600345)6月7日主力资金净买入4896.58万元
2023-06-07 -
环联调查:旅游及消费恢复 香港信贷市场显著复苏|世界快消息
2023-06-07 -
焦点播报:广汇汽车:2022年,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销售和服务方面,借助自身在行业内的影响力,积极参与新能源市场布局
2023-06-07 -
酒泉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
2023-06-07
-
守住网络直播的伦理底线
2021-12-16 -
石窟寺文化需要基于保护的“新开发”
2021-12-16 -
电影工作者不能远离生活
2021-12-16 -
提升隧道安全管控能力 智慧高速让司乘安心
2021-12-16 -
人民财评:提升消费体验,服务同样重要
2021-12-16 -
卫冕?突破?旗手?——武大靖留给北京冬奥会三大悬念
2021-12-16 -
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出台“三电”系统、起火燃烧等都可保
2021-12-16 -
美术作品中的党史 | 第97集《窗外》
2021-12-16 -
基金销售业务违规!浦发银行厦门分行等被厦门证监局责令改正
2021-12-16 -
保持稳定发展有支撑——从11月“成绩单”看中国经济走势
2021-12-16